协调,是指调节人体自身的生理功能状态及其与外在环境的相互关系。如人体的体温受大脑的体温中枢控制,当天气寒冷时,体温中枢下令,通过神经传指令,血管收缩,皮肤汗毛孔变小,不出汗;当天气炎热时,体温中枢又下令,血管扩张,皮肤汗毛孔变大、出汗。人体就是通过这一过程保持正常体温的。平衡有两层意思:一是指肌体自身各部分间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动态平衡,如食入动物脂肪,胆就要分泌胆汁帮助消化,胰脏也同时分泌胰液协助消化,若其中一脏发生病变不能正常分泌,就会影响肌体对脂肪的消化吸收,导致身体不适。二是指肌体功能与自然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相对平衡,如人体吸入氧气,呼出二氧化碳,而树木则吸入二氧化碳,呼出氧气,所以人们都知道公园中树木多的地方氧气充足,这也是绿化的一个重要原因。“阴平阳秘”是两千多年前古代医学经典《内经》形容肌体正常生理状态的一句名言。意思是说只有人体阴气平和,阳气秘固,即阴阳协调,人的精神活动才能正常。协调平衡是重要的养生道理,中医养生学从阴阳对立统一、相互依存的观点出发,认为人体的脏腑、经络、气血、津液等,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和协调,才能维持“阴平阳秘”的正常生理状态,从而保证肌体的生存。
人体生命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肌体内多种多样的新陈代谢都是通过阴阳协调完成的。体内的各种矛盾,诸如吸收与排泄、同化与异化、酶的生成与灭活,酸碱的产生和排泄等,都在对立统一的运动中保持相对协调平衡,而且贯穿生命运动过程的始终,从而使体温、血糖、血脂、血中pH值等内环境因素都相对稳定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,保持人体本身的阴阳动态平衡。与此同时,人体通过阴阳消长运动和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,以摄取周围环境中的物质,如水、空气、食物等供应肌体需要;并把肌体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,以维持人体与自然界的协调平衡。因此,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。养生保健的根本任务,就是运用阴阳平衡规律,协调肌体功能,最终达到内外协调的目的。协调平衡的方法有两种:
1.元素平衡保健法。人类要健康长寿,就必须遵循物质交换的平衡协调规律。现代医学研究证明: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,由于新陈代谢的不协调,可使体内某些元素积累过多,或某些元素不足,出现元素平衡失调,并导致疾病和早衰,其中缺铁可导致贫血就是一例。因此,平衡保健理论研究认为,在人生不同年龄阶段,要根据不同的生理特点,及时研究体内元素的平衡保健,适时补充某些微量元素,纠正体内元素的失调,维持体内各种元素的协调平衡,这将有益于人类健康。
2.交替运动法。系统论和控制论研究认为,人体对称失调、失衡、失稳是导致人体生理功能低下、早衰、疾病的重要原因。因此,健康活力获得的关键,在于调节和调动自身产生的积极因素,克服对称失调,达到协调平衡,以至延年益寿。有的学者提出交替运动锻炼方法,例如“体脑交替”,它既可使体力增进不衰,又可使脑力健旺;“动静交替”,可有效地调节人的全身脏器活动恢复正常平衡;“上下交替”,可以增强肌体的机敏性、灵活性、反应性,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;“左右交替”,可以调节失衡的肌体的生理功能;“前后交替”,可以预防和治疗某些腰腿痛,避免老年人下肢活动不灵,步态不稳。上述这些仅仅是举例,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交替运动的内容。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,随时随地进行锻炼,以增进身体协调平衡能力,发挥人体生理潜力,健身强体。
|